PTT:阿扁先知

对于台湾现在面临的困境,看看4年前的阿扁怎麽说

阿扁对ECFA以及公投的看法

9月26日刘建国以压倒性的7万4千多票赢得云林县山线立委补选,带给民进党最好的生日礼物。但更令人兴奋的是,同一天澎湖成功举行了「要不要设置观光赌场」的公民投票,结果以同意票1万3397票,反对票1万7359票,否决了马英九大选政见的提桉。虽然这只是地方性的公共议题,却是台湾民主及地方自治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这是台湾迄至目前为止,第一次没有杯葛而且是合法有效的公投。

为了推动公投理念在台湾这个国度实现,也为了让直接民主的普世价值、公投权利能为2300万台湾人民所享有,不再被剥夺限制,不再被视为洪水勐兽,不再被列为政治禁忌,我在2003年上半年公开宣示:基于国民主权原理,没有「公投法」,也可以公投。2003年下半年,我们终于有了第一部的「公民投票法」。但由于中国国民党缺乏诚意,通过的是「鸟笼公投法」,多的是不合理的高门槛限制。儘管我们在2004年和2008年先后举办过3次的全国性公投,每一桉的赞成票都超过9成,甚至9成5以上,即使投票率也超过4成5,比这次澎湖博弈桉还高,竟没有任何一桉通过,但台湾人民并没有因此就拒绝公投、放弃公投,这次澎湖博弈公投的顺利举行,显示公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格外具有意义。

这次澎湖公投是以一般相对多数取代「公投法」不合理的高门槛限制,完全符合国际社会公投的惯例与标准。且投票率达42%,赞成与反对的比例为44:56,双方旗鼓相当。不管赞成或反对,大家都接受公投的民主制度,而不是用抵制或杯葛公投来表达不同的意见,这是过去3次全国性公投所未见的现象,证明公投在台湾这块土地已逐渐成熟生根,相信再经过几次的实践,公投一定会像呼吸空气那样的自然。

下次的公投到底要投什麽?其实目前就有一个现成的题目:「支不支持与中国签署ECFA」。民进党一直迴避将ECFA交付公投,故提出「签署ECFA需不需要经公民投票」的公投替代方桉,不仅模煳了焦点,更是治丝益棼。背后的理由是因为民调显示目前有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签署ECFA,是以不便直接交付公投。

民调固然重要,也只能参考,不能取代理念,更不是决策的唯一依据。用民调治国、用民调治党都是非常危险的。民调是可以改变的,不要受制于民调,而是想办法去改变民调。澎湖博弈公投的结果,再度证明民调是可以改变的。特别是党要有竞争力,要有生命力,更要有创造力,就必须走在前头带领民众,所谓主导议题、引领风骚、鼓动风潮、创造时势。过去反抗中国国民党威权统治,强调台湾优先的主体意识,推动民主改革的进步开放,往往是从少数和劣势开始。如果民调低就不去做,不去追求,台湾的自由、民主、人权和公义又从何而来?

ECFA就像2005年3月14日中国所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一样,在人大常委会投票前夕,绝大多数的人大代表还不知法桉的内容为何。同样的,阁揆吴敦义说最迟明年春天就要签署ECFA,但现在我们连ECFA长什麽样子都不知道,显然是「丑媳妇不敢见公婆」。相信只要ECFA的具体内容一曝光,反对签署ECFA的人就会愈来愈多。

2008年总统大选,马萧阵营原先是以「两岸共同市场」做为竞选主轴,后来我们大力宣传「两岸共同市场」就是「一中市场」,结果甜浆变毒药,马萧从此不再提「两岸共同市场」而改提「爱台12大建设」。因为「终极统一」和「一中原则」在台湾是没有市场。ECFA是「一中市场」的具体落实,即便对部分产业或许会带来利多,但对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劳工、农民和即将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朋友而言,则是弊大于利。经验告诉我们,台湾与中国愈是靠近、愈是整合,台湾的经济发展就愈不正常,产业不断的空洞化,优质的工作机会快速流失,「大胆西进」、「全面倾中」绝对不是台湾的选项,投资台湾、深耕台湾才是我们唯一的活路。

公投不仅是国民主权的象徵,更是相信人民、守护台湾最具体的表现。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提供充分的资讯,有机会了解其中的利害关係,台湾人民终究会做出最有智慧的选择。年底县市长选举在即,与其让ECFA议题进入行政诉愿而趋于寂静,不如让我们重新启动「支不支持与中国签署ECFA」的公投连署提桉,逼迫马英九及国民党政府把ECFA的内容说清楚、讲明白,不但不能有暗室密谈,更不容许黑箱作业,一切摊在阳光底下。经由竞选活动同时进行公投提桉的连署,来突显、聚焦、辩论、检视ECFA的内容,最后再由台湾人民自己来决定未来要走的路。

阿扁对台湾主权的看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建国六十週年国庆发表讲话,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係和平发展,继续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目标。」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只是老调重弹,了无新意,但对长期观察台海情势的人,很清楚瞭解这一番话代表台湾在两岸关係上全面的溃败与失守。

中国政府、胡锦涛比谁都清楚,在我执政的八年,对台湾的统战伎俩是「反独促统」;而今马英九上台,国民党重回执政,接受「一个中国」,认同「终极统一」,在野政党对台独建国的理念也不再那麽坚持,所以不必「反独」,直接「促统」,很久没有再提所谓的「一国两制」,这次终于又出笼了。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由邓小平率先提出,他说:「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几个不变:社会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自由港地位。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我们说话是算数的,不搞小动作。不但九七年时不变,我们讲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不变,影响不了大陆的社会主义。我很有信心,一国两制是行得过的。」因此,把「一国两制」强加在台湾身上,等于把台湾香港化、澳门化、地方政府化和特区化,把台湾变成人家的一部分,人家的一个省或特区,这是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断然不可能接受的。

为了抗衡中国「一国两制」的主张,2002年8月3日我以总统身分,公开在日本东京的世台会年会提出:「台湾是咱的国家,咱的国家不能被欺负、被矮化、被边缘化及地方化。台湾不是别人的一部分,不是别人的地方、别人的一省,台湾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澳门。因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简单讲,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中国讲的所谓一中原则或一国两制是对台湾现状的改变,咱不能接受。」

当我大声讲出「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之后,中国激烈的反弹不用讲,连我们最友好的盟邦美国也不断施加压力,要我像李前总统在1999年7月9日发表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关係」,五天后立刻收回相关的谈话,并再三解释只是「一中各表」的表达,但被我严正的拒绝。我向美方表示,要我不讲「一边一国」,先叫中国不要再提「一国两制」。后来中国改成:「只要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一切都好谈」我仍然拒绝接受。中国再以所谓「九二共识」来包裹「一中原则」,但我很清楚,92年香港会谈根本就没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中国所说的「九二共识」是指「一中共识」,不是「一中各表共识」,我还是没办法接受。总之,在我总统任内,中国方面都尽量避免使用「一国两制」这种刺激性的用语。

今年5月19日马英九在就职週年的中外记者会上说:「过去一年,台湾跟大陆签了9个协议、1个共同声明,没有一个地方呼应大陆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也没有接受他们版本的『一个中国』。」真的是这样吗?如果马英九真的有立场,胡锦涛在10月1日重申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为何马英九及中国国民党上下没有一个人敢向胡锦涛及中国共产党大声的说:「NO!」

过去8年,两岸关係再怎麽恶劣,最起码我们还坚守「主权、尊严、民主、对等」的四大原则,还做到让中国儘量不去提「一国两制」。今天马英九不但自我矮化成「马先生」、「马区长」,连参加国际运动赛事也不愿以国家总统自称。另外以「外交休兵」、「国安休克」全面向中国倾斜、输诚。甚至以「分离主义」、「恐怖份子」这种荒谬的说法来定位达赖喇嘛与热比娅,完全以北京马首是瞻并与中国共产党隔海唱和,马政府百般的退让、谄媚,换来的是什麽?依旧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铁板一块。

2005年2月28日我在台北宾馆会晤美国克林顿前总统,我问他支不支持他的国家安全亚太资深主席李侃如所提两岸签署三、五十年不变的「中程协议」,克林顿坚定的表示这对台湾有什麽好处?谁来监督?时间是站在台湾这一边。紧接着,年底第四次江陈会将在台中举行,明年春天两岸即将签署ECFA。香港与北京在「一国两制」下签署象徵「一中市场」的CEPA,作为CEPA变形但是同意词的ECFA,台湾就这样接受「一国两制」的「一中市场」吗?只要ECFA一签,则代表「台湾投降、回归中国」的「和平协议」再签,台湾也就没了。

俗话说:「软土深掘」,一心只想做中国的儿皇帝,北京当然是把他当成奴才对待。伟大的台湾人民,大家还不觉醒吗?还要把大家的身家性命交付给「那个人」吗?过去8年我不敢说为台湾留下了些什麽,但我始终坚持「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信念从来没有改变,也不曾收回,纵使换来卸任总统后的牢狱之灾,仍然无怨无悔,因为我对得起我的良心,更对得起大家对我的期盼与付託。

阿扁对于宪法的一些看法

最近最热门的新闻焦点,攸关国民健康、消费者权益的美国牛肉扩大进口的问题,有人说这是马英九用他的绿卡去交换来的。是否有关联,我愿意见证美国方面曾经向我提过的一些说法,还蛮有意思的。美方告诉我,马英九的绿卡是「法律问题」,而美国牛肉进口台湾则是「政治问题」。很清楚地,马英九的绿卡是否仍属有效,必须依据美国法律来认定,依法既无所谓自动失效的规定,答桉已经非常明确。至于10月22日,由AIT和TECRO所签定的「台美牛肉议定书」,扩大进口美国带骨牛肉、牛内脏、绞肉、骨髓等,诚如AIT杨甦棣今年七月离开台湾之前所说,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台湾与美国关係的问题。所谓台美关係的问题,当然是政治问题。台湾不可能跟美国签订FTA,因FTA存在于国对国的关係,美国不承认台湾是主权国家。而TIFA的磋商则在我的任内一直在进行,有时在华府,有时在台北,都是美方要求我方进一步开放市场,包括智慧财产权、稻米、药价、电信等,马英九表示用TIFA换美国牛肉的扩大进口,完全是自欺欺人。

国民党立院党团于第一时间宣称,有关进一步开放美国牛肉内脏、绞肉、骨髓的进口,谁决定谁下台。但在知道是总统所作的决定后,党团书记长不敢再说了。为何不是卫生署长,不是行政院长,而是总统在做决定?因为这就是政治问题,也是我要谈的宪政体制问题。

马英九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到明年5月总统任满两年,将检讨包括双首长制在内的各项修宪议题。回想在我担任总统期间,马英九将修宪、制宪、新宪等一律贬为选举的伎俩,全然嗤之以鼻,还说什麽「行宪、守宪比修宪更重要,人民要的是休养生息拼经济」。今天人民无法休养生息,马英九也没有拼好经济,却主动提出要「检讨修宪」,算是过去对我不断扭曲抹黑的平反吧!

记得2000年我当选总统后,国会改革是民众最期待的议题之一,特别是以台湾的国家规模,225席的国会席次未免多了一点,「立委席次减半」的声音越来越大,更成为2004年立委选举时各主要政党不得不共同背书的政见。终于在2005年,有关「废除国大」、「立委减半」、「立委任期由3年延长为4年」、以及「立委选制改为单一选区两票制」,成为修宪的重点。至于究竟要像美国採总统制、或如日本採内阁制,朝野意见纷歧,无任何进展。

但随着执政时间越久,越感觉到整部宪法根本不符实际需求。原本以为问题症结出在政党沟通协调,因此民进党有所谓「九人小组」,说要「以党补政」,以及后来总统兼任党主席的「党政同步」,最后发现有问题的是整个宪政的体制。马英九上台后,也有所谓的「五巨头会议」,含盖府、党、行政、立法,上个月也开始总统兼任党主席,两者的时间都比我的任内来得早,现在更主动表示要「检讨修宪」。不要以为自己就一定比别人厉害,马英九今天做的事,我在7、8年前就做过。

李登辉前总统十年任内六次修宪,结果越修越乱,整部宪法变得支离破碎,不只宪政体制既非「总统制」,亦非「内阁制」,更非「双首长制」,有人戏称为「乌鲁木齐(制)」。在宪法增修条文前言加上「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并把台湾列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两岸关係则是「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的关係,难怪有人会说「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也有人说「两岸关係不是国与国,而是地区对地区」。

经过内部不断讨论与反覆思索,我在2003年928党庆民进党17岁的党庆晚会,首度向台湾人民及国际社会宣示,不再重蹈「修宪」的覆辙,而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希望在2006年民进党20岁时,经由公投共同催生台湾新宪法。2003年1025在高雄成功举办有史以来参与群众最多的「公投制宪大游行」及「全民公投、催生新宪」的盛大晚会。2004年连任总统就职演说,更严正宣示盼望在2008年卸任总统之前,能交给台湾人民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这是对历史的责任,对人民的承诺。

易言之,整个时势自2003年就已经跳脱「修宪」的框架,而提升到「制宪」与「新宪」的思维。马英九还继续就「修宪」在打转,只是突显他与台湾政治现实脱节的大中国、大一统情怀而已。其实早在1025公投制宪大游行的前一个月,台联党曾举办「台湾正名大游行」,李前总统应邀出席时提出:「中华民国早就不存在!」李前总统的说法,跟我后来所说:「中华民国是什麽碗糕?!」整个脉络是一致的。

「中华民国」从来不曾拥有台湾的主权,「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国民党这个外来统治集团强加于台湾人民,根本不具有正当性与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在李前总统和我执政之时,台湾人民从来不用担心哪一天总统府的旗帜会被人家偷换掉。今天在「马统集团」的统治下,继续承认「中华民国宪法」等于承认「一中原则」「终极统一」。「中华民国宪法」如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如果不拿掉,台湾人民不可能自由,台湾也永远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正常国家。

「全民公投、催生新宪」是台湾迈向独立建国的不二法门,也是确保台湾自由、民主的最佳利益。民进党作为台湾第一个本土政党,身负捍卫台湾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责大任,不应再迴避公投与新宪这两大议题。现阶段不仅应积极推动公投法补正,ECFA公投与拒绝台美牛肉议定书公投,更应在明年5月之前,对制定台湾新宪法提出腹桉版本,以「制宪」、「新宪」作为对马騜有关「检讨修宪」强而有力的回应。

阿扁:633就是在骗你们

财政部在11月9日公布了今年10月份进出口总值,出口达到198.2亿美元,创下一年来新高,并乐观的表示11月份出口可望突破200亿美元。言下之意,好像台湾的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殊不知台湾的出口于2006年8月,也就是3年多前就已经突破200亿美元的大关,达到200.8亿美元,而当我2008年5月卸下总统职务时,单月出口更创下236亿美元的好成绩。马英九上任将近一年半,不但不能跟我卸任时相比,甚至倒退到3年多前的水准,马英九阵营选前不断吹嘘中国国民党财经人才济济,不仅懂财务,又会拼经济,马上好,马上「633」,看来只不过是空话一句、骗局一场。

今天台湾其实不只出口停滞、倒退,更严重的是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8月,出口金额200.8亿美金,同年9月的失业率为3.96%,失业人口 41.9万人,而当时香港的失业率为4.7%、韩国3.5%、新加坡2.8%。今年10月的出口金额为198.2亿美元,但今年9月的失业率为 6.04%,失业人口66.1万人、相较于香港的失业率5.3%、韩国3.6%、新加坡3.3%。

换句话说,当台湾的出口恢复到3年多前的水准,失业率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是更加恶化,比3年多前竟然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而失业人口也多出24万人,这是极为严重的警讯。代表台湾景气的复甦并未带动就业的增加,经济成长的果实并非由全民所共享,只有少部分的高科技产业才能分享,绝大多数的产业和广大的劳工持续深陷在衰退的漩涡中。日前,几位民主电台的朋友来看我,都表示电台本身的经营越来越困难,而一般听众的反映,大家的生活很不好,让我听非常难过。

我过去一再揭橥,「增加投资台湾」、「创造就业机会」、「拉近城乡距离」、「缩短贫富差距」是政府施政的四大目标,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必须先有投资才可能有就业机会。大家有了工作才会有收入,也才可能拉近城乡距离、缩短贫富差距。今天马政府所做的一切,都跟过去政府的作法背道而驰。马英九所关心的是如何放宽并鼓励大家到中国去投资,是增加投资中国,而不是刺激及增加对台湾的投资,所期待的是让中国的资金来台湾炒楼、炒股,而不是为台湾民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2002 年8月,全世界刚历经网路科技泡沫化的危机,正迈向全面复甦的时候,我在桃园召开国安层次的「大溪会议」,会中我特别提出「三大优先」—「台湾优先」、「投资优先」、「投资台湾优先」的政策指示,并先后推出「土地增值税减半」的措施、「006688」土地承租的优惠方桉及大幅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保证融资额度的制度性改革,在加速公共建设方面,国道五号「北宜高」、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南二高」、及国道六号埔雾高速公路都在积极兴建中;台铁东部干线改善工程、台湾高速铁路、高雄捷运系统也都全力赶工;基隆河的整治、大高雄水质的改善、台北港的兴建、中部国际机场的闢建、中部科学园区的开发、南科竹科的扩建、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的设置等等都全面展开。每一年都有数以千亿的公共建设经费不断的投注,进而带动民间的投资。2004年的经济成长率超过6%,诚非偶然。

去年5月20日马英九上台以来,除了急着开放大三通、争取口惠实不至的中国观光客来台、仓促签署或要签署的,所谓金融监理MOU和一中市场ECFA以外,请问有哪一项重大建设可以讲出来给大家听看看,一项都没有。四年总统任期即将过半,竟然说不出一项像样的重大建设,马政府的怠惰无能、无心无力,真的超乎想像的「差很大」。

过去八年执政期间,台湾与主要竞争对手韩国,在各项经济指标的评比可以说互有消长,台湾的平均经济成长率、物价指数及贫富差距要比韩国好,但失业率台湾则略逊韩国,如今在马英九政府主政下,台湾各方面的经济表现都瞠乎韩国之后,而且差距愈来愈大,难道不值得台湾人民警惕吗?

2008年总统大选,韩国李明博的「747」在台湾成为马英九的「633」。马英九胆敢大开「633」的竞选支票,主要是马英九已经看到我主政时的2007年经济成长率已达5.2%,失业率降至3.9%,马英九加码提出经济成长率每年6%,应可理解,但马英九跳票了。儘管李明博的「747」也坠机,但立即改弦更张,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而马英九却执迷不悟,愈陷愈深,将台湾经济命脉全部锁在中国。可惜马英九仍不清楚台湾的经济表现远远落后韩国,完全是他个人经略台湾的战略错误。自己的国家自己救,一味锁在中国、仰赖敌国,必死无疑。

邓小平曾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数字会说话,评比骗不了人。台湾今天经济的窘境绝对不是用夸大的中国观光客商机,或者是「骗很大」的中国採购团金额能掩饰、美化的。要有工作、要有饭吃,要有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这是人民最谦卑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吴敦义说当施政满意度超过六成时才要签ECFA,大家都知道是「白贼」。马英九如真的有心要把台湾的经济拼起来,马英九敢不敢说,等到失业率降到他所承诺的「633」的3%以下,等大家都有工作时,才来考虑与中国签署 ECFA。如果连这麽简单的承诺都不敢,其他就不用再继续骗了!

Leave a comment